导航菜单

(山东省)2022年阳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障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县棚户区改造新开工7个项目共计3758套;202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任务为718套,2022年底实际完成2599套,完成率362%。2022年阳谷县实施整治改造11个老旧小区,26栋楼,985户,建筑面积84982.53平方米,已全部完成改造。

  十、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所、中小学4所,投入使用幼儿园3所。新建、改建93套周转宿舍,建筑面积3592.76平方米。新招聘教师273人,其中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4人,幼儿教师215人(含2名公费师范生),职业教育教师44人,有效改善了全县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年龄和知识结构,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一所民办学校进行回购,增加公办学位3660个,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校生占比达95%以上。按照“零拒绝”“全覆盖”的原则,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平等适宜义务教育,2022年,阳谷县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成功举办阳谷县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受疫情影响,2022年共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10余项次,其中社会力量承办占80%以上,全民健身事业基础不断夯实。城区内全民健身辅导站总数达到了35个,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国家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4600余人。青少年体育特色凸显。体教结合,进一步推动地掷球进学校、入课堂,将地掷球项目纳入全县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老年体育有序开展。结合“十一”、“九九老人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在城区各大广场举办各种健身展演活动,举办各种群众参与度高的老年健身活动项目培训班。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2022年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运河包括1段6点、景阳冈遗址)、省级14处、市级24处,县级26处。现有非遗项目170个,其中,国家级1个(张秋木版年画)、省级9个(张秋木版年画、阳谷木雕、阳谷古阿邑达仁堂张氏阿胶糕技艺、阳谷寿张黄河夯号、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阳谷石佛鲁庄造纸、阳谷顾氏红木镶嵌技艺 、孟氏手针法、阳谷柘木弓箭制作技艺)、市级41个。文化惠民深入人心,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5000余场,受众面达40余万人次,“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77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场。推动精品剧目创作,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其中:歌曲类7件、曲艺类3件、美术及书法(摄影)作品70余幅。创排的《图啥》小剧小戏被评为山东省“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优秀主题情景小戏优秀作品,获得补贴2万元。报送的《七级古渡和娘娘坟的传说》获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蓓蕾艺术工作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优秀奖。美术作品《浩瀚江河 源自小溪》在聊城市“展望·四时——二十四节气”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舞蹈《振兴乡村唱起来》、谷山调《去任留犊》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群众文艺创作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得最佳作品奖,舞蹈《丰收中国年》、音乐快板《大妈抗疫》获得优秀作品奖。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新冠疫情防控以来,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疫情防控文件、政策、知识进行各类培训,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累计培训核酸采样人员3700余人次,信息采集人员1300余人次。全县共有核酸检测设备88套,日最大检测能力达7.04万管。全县共设立了41个愿检尽检核酸采样点,5个24小时采样点。组织了52轮全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检测人次达2600余万人次。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县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657459剂次。现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004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47人、执业医师1133人、执业(助理)医师 672人,共计6052人 ,床位4172张。累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6个,签约30.31万人。县人民医院已拥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建有“泰山学者”杜怡峰教授、袁双虎教授二个工作站。县中医院已建成市级特色专科1个、省级特色专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山东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科室2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县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已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等六大中心,中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已建成消毒供应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新建县中心医院,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2023年10月份可投入使用。

  十一、能源、环境、应急管理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7.4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其中,全行业用电量22.5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2%;城乡居民用电量4.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3%。

  大气综合污染指数4.63,排全市第5名,综合指数、PM2.5、PM10、NO2同比分别改善2.5%、4.3%、6%、6.9%,优良天数268天,同比增加13天,环境空气优良率为73.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省考核断面达到四类水质标准,市考核断面均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022年平均气温15.0℃,年降水量750.6毫米,年日照时数2300.3小时。

  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5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5%和16.7%。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1.本公报中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总量,增速是不变价增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72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