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旅游消费持续恢复。整合花海彩田、牛楼小镇、龙湖湿地等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逐步复苏。接待国内游客304.4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37亿元。拨付资金1150万元开展“惠享济宁消费年”“金秋暖冬助企”等惠民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稳定通畅。全年新建、改建公路129.7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8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2公里。客运量570.1万人,客运周转量6841.7万人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0万辆,增长1.6%;轿车总量9.0万辆,增长3.0%,其中私人轿车8.3万辆,增长1.7%。

  邮电通信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5万户,互联网用户25.8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1.4亿元,增长12.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2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32.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2.25亿元,增长5.6%。获评“山东省工业强县”,获得省级1亿元奖补资金及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金融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37.3亿元,比年初增加4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6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5.0亿元,比年初增加111.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320.9亿元,比年初增加91.4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2022年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29亿元。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小学61所,在校学生69997人。其中小学34所,在校学生39312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250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7935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1500人,高考本科录取率提高5.2个百分点。设立尚贤教育基金,建立教育教学评价奖惩机制,教育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2家,比上年增加50家。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获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项。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天意机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太阳纸业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天意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1.65万册。全区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依托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85场,放映公益电影3552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攀升。

  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在全国、省、济宁市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7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3枚。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307.5万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地面积13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

  九、卫生和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升级。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0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床位40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5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097人;注册护士2347人。

  社会保障扎实稳固。全区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2.8万人,离退休人员3.3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12.7亿元,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100%。全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职工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5.3万人。

  社会救助全面展开。全区城市低保对象334户、603人,比上年下降29.7%、33.7%,发放低保金628.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166户、6440人,发放救助金3747.2万元。全年供养特困人员 2229人,投入供养资金3340.8万元。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镇建设全面提速。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14条,打通“断头路”2条。完成22个老旧小区、18个合流制建筑小区和70条62公里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停车场3个、口袋公园15处,新增、改造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民兵训练基地交付使用,美丽宜居安置房加快建设。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建成“四好农村路”24公里,改建桥梁6座,改造农村危房54户、农厕1371户、清洁取暖7728户,完成7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创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4个、重点村28个。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7%,优良天数达到257天。全力推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泗河南大桥、蓼沟河327国道等4个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标,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一、就业和居民生活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6528人,比上年增长4.5%。年末登记失业人数658人,比上年下降73.3%。被评为“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单位”。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4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56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0元,增长6.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72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