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2022年昌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5.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7%。高技术投资增长49.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7.4%。新签约省外投资过亿元项目85个,认定总部企业4家。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54亿元,下降3.7%;其中,住宅投资15.49亿元,下降5.8%。商品房销售面积27.54万平方米,下降2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66万平方米,下降28.8%。

  全力推进旧改、棚改和公租房补贴,开展实施2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336户,公租房租赁补贴31户,新就业无房职工阶段性住房租赁补贴31人。

  七、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1亿元,比上年下降0.5%。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9亿元,增长10.1%。其中,实现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95亿元,增长52%;实现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04亿元,增长4.8%。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销售额66.08亿元,增长13.6%。实现网络零售额14.6亿元,增长93.5%。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实现进口额10.5亿元,增长115.8%;实现出口额94.6亿元,增长21.5%。全市新设外资项目9个,实际使用外资8371万美元,增长32.3%,其中,日韩外资6643万美元,欧美外资310万美元,制造业外资7376万美元。境外投资额完成460.1万美元,同比增长130.1%。

  八、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6亿元,下降1.2%,同口径增长1%;税收占比达57.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37亿元,下降17.7%,民生支出达37.47亿元,增长2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8%。各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4亿元,增长21.8%;教育支出11.75亿元,增长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4亿元,增长3.4%;城乡社区支出4.16亿元;农林水支出5.12亿元,增长0.8%。实现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60.96亿元,下降32.6%;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实现税收9.62亿元,下降19.6%;第二产业实现税收51.17亿元,下降34.4%;其中,工业提供税收47.49亿元,下降36.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6.2亿元,较年初增加70.9亿元,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34.3亿元,较年初增加65.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8.39亿元,较年初增加10.3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23.32亿元,较年初减少5.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5.4亿元,较年初增加73.5亿元,增长18.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0.9亿元,较年初增加9.8亿元,占贷款增量的13.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34.5亿元,较年初增加63.7亿元,占贷款增量的86.7%。实体经济贷款余额372.5亿元,占贷款总量的80.04%;较年初增加59.2亿元,增长18.9%。

  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年末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9.62亿元,处置率为66.2%。推动浩信、大耀等企业上市进程,启动相关企业新三板挂牌,7家国企已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完成挂牌。

  九、科技、质量监督、人才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40家;建成企业院士工作站3处;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处(其中省级5处);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7处;引进联合建立科研院所56处。当年成功申报潍坊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9项;获潍坊市科技进步奖5项;成功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4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建潍坊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处;完成招院引所2处。

  全年获专利授权76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8项;目前,发明专利累计授权339项。

  年末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0件;山东名牌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到18件。

  全年共有2541人参加评价考核,2367人取得技能人才等级证书。管理期内“齐鲁首席技师”1名,“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1名,“潍坊市首席技师”12名,“潍坊市有突出贡献技师”3名,“昌邑市首席技师”14名;昌邑市技工学校和潍坊北海高级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到2778人。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38429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68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4人、副高级职称2196人、中级职称60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9人,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昌邑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

  十、民生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85元,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39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7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1年的1.76:1缩小到2022年的1.73:1。

  全年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9.25亿元;各项保险基金支出22.01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在职职工10.79万人,实现基金收入13.29亿元,基金支出18.38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2.34万人,实现基金收入3033万元,基金支出3246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居民32.86万人,实现基金收入5.3亿元,发放养老金2.99 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49万人,实现基金收入3645万元,基金支出3180万元。

  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5万人,基本医保报销2.3亿元,大额报销1855万元,大病报销148万元,生育支出1343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8万人,基本医保报销3.91亿元,大病报销3500万元,两病报销132万元。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内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898元和717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445万元,保障困难群众1.6万人;临时救助178次,发放救助金75.55万元。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46人。医疗救助312万元,6718人次受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71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