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2022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质量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共有质量检验机构7家、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个、国家公证实验室3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个。全年监督抽查产品37种710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97.2%,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企业获批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4913张,比上年增长101.4%。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其中省级计量中心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1.69万台(件),增长17.2%。获批建设2项国家级和9项省级标准化项目,制修订国家标准48项和行业标准19项、地方标准17项。全市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达3834张、增长14.4%。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462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校学生221.55万人,毕业生58.76 万人、增长9.6%,专任教师14.15万人、增长2.2%。普通高等院校12所,招生9.50万人、在校学生26.12万人、毕业生7.69万人,分别增长7.3%、5.5%和11.2%;其中,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7.10万人、毕业生3.33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74万人、在校生2.16万人、毕业生0.5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92万人、毕业生2.81万人,分别增长12.5%和11.9%。普通高中在校生20.95万人、毕业生4.49万人,分别增长20.0%和20.3%。全市共有初中273所,在校学生48.51万人、毕业生15.13万人,分别增长1.4%和11.6%。小学868所,在校学生84.07万人、下降4.3%,毕业生15.91万人、增长6.8%。幼儿园(含民办)1167所,在园幼儿30.5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学生0.46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公办文化馆(站)177个、博物馆18个、美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12个,艺术表演团体(国有)8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86.78万册、比上年下降4.5%。有线电视用户59.46万户。共有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台7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34处。拥有10个国家级、5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8位国家级、5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旅游业发展有待复苏。年末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星级酒店12家,乡村旅游示范区25家。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34.2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9%;旅游总收入403.43亿元、下降36.2%。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0万人次、下降34.6%,其中外国人0.77万人次、下降34.7%;旅游外汇收入1794.06万美元、下降37.3%。接待国内游客3333.26万人次、下降35.9%;国内旅游收入402.20亿元,下降36.2%。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全市三级医院数量达24家,其中三甲医院13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25万张、比上年增长2.1%;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76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6.93张,比上年增加0.1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63万人、增长2.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9万人,注册护士3.49万人、增长0.9%;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31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3.8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7人、增长23.6%,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64人。全市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率44.6%,重点人群签约率73.5%,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率达到92.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86所、游泳馆82所,比上年分别增加18所和2所,市属体育社会组织211个,晨晚练健身站点达662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46985人、增长9.0%,其中国家级348人、一级1360人。当年注册国际级裁判13人,国家级裁判员60人;当年注册一级运动员68人,二级运动员182人,省级注册运动员2343人,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29人。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牌319个、增长16.9%,其中金牌102.5枚、银牌110.5枚、铜牌106枚。徐州健儿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自然资源储备丰富。全年水资源总量30.6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7.0%;总用水量39.33亿立方米,增长2.3%。全年成片造林面积和森林抚育面积分别达4.73千公顷和4.34千公顷,新建及更新农田林网面积54万亩、增长12.5%。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林木覆盖率为31.5%,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新建湿地保护小区8个,新增保护湿地面积2.67万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9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个。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258天(实况数据,下同),优良率70.7%;全年市区PM2.5浓度为39.5微克/立方米、下降5.5%。44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3.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17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8.2%,提高17.6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断面。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9起,死亡50人,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分别下降40.6%和34.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6人,下降38.5%。

  十二、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1.8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454.62万人、女性人口447.23万人;0-14岁人口182.38万人、15-59岁人口529.73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89.74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46.9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3‰、人口死亡率7.0‰。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31.9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34.02万人、女性人口497.88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4‰,死亡率为7.3‰。

  居民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50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20180元、增长5.4%,经营净收入7093元、增长2.6%,财产净收入2094元、增长1.1%,转移净收入6583元、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10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0元、增长6.4%;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72:1调整为1.69: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77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84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11元、增长7.1%。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7%、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9.1%,农村为30.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55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