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项目带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突出要素保障,形成强大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做好项目策划与包装,聚焦城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加强上级政策研究与对接,以创新性思维提高项目谋划能力,编制项目库,抓好自治区级和市级重大项目、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的攻坚工作,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谋划实施新能源领域产业项目,全力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狠抓项目实质开工,持续推进已开工的泰康之家桂园养老社区、中国智能骨干网申通南宁智慧物流产业园、电力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对新开工的14个项目,组织开展现场巡查调度,及时约谈进度滞后项目投资方,力争早日实现投产运行。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全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前期工作专项经费,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聚焦聚力招商引资。持续开展驻点招商模式,力争全年引进年产值5亿元以上头部企业两家以上。继续宣传落实有关外资优惠政策,重点做好京东二期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力争外资实现1500万美元以上到位资金,内资新增项目解决55亿元到位资金。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树立“项目为王”招商新格局,成立全员招商工作组,由城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建立6大产业链招商工作队,城区主要领导每年签约落地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2个,各产业链招商工作队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不少于1个。探索依托城区国有平台公司成立招商公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社会专业招商人才,加快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党政领导服务企业“直通车”,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简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不断压缩企业登记环节,精简各项申请材料,重点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企业歇业登记备案工作。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坚持以“减”保市场活力,抓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为市场主体减负减压,不断推出利企便民的“春风行动”新举措,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鼓励银行优先发放“桂惠贷”优惠贷款,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逐步增加进驻兴宁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区的商业银行数量,同时配合做好银行机构业务系统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等系统对接工作。纵深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迈向高效、快捷、简便发展,大幅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三)坚持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化创新理念,努力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财政资金清理盘活力度,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梳理城区本级国有资产,加快推进城区三家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增强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升国有企业整体发展潜力。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引导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规范流转,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完成镇级农村产权联络服务站及一半以上村级服务点挂牌。深化农村公路管养市场化改革,建立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探索管养改革“兴宁经验”。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提升各镇宅基地业务管理水平。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改革。
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严格落实人才强企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助力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63家以上。加大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落实南宁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以及瞪羚企业实施意见,持续实施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工程行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家以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力争培育1家以上企业建立南宁市级或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6项以上。简化人才引进程序,以“一站式”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安家生活补贴、青年人才生活补助等服务保障,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四)统筹城乡抓融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筑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一体化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落实市级国土空间的管控要求,做好规划衔接与有效传导。扎实开展100条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整治提升,加快建兴路、兴园路等城区道路改造、新建工程,完成天德路二期、金桥路四期、建兴路(南梧路-建宁路)建设,提高通行能力。着力完成衡阳东路延长线等主次干道征地拆迁攻坚工作。积极推进东沟岭三五七组团片区、鸡村一二七八队、鸡村三九队及降桥坡一二组城中村改造等旧改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力争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三旧”改造项目西关路小学、解放路小学片区房屋征收。精心筹划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33个片区纳入改造计划,实现9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自治区重点项目丹桥小区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并交付。力争完成长堽路原市皮革化工厂、旧百货大楼等6个项目土地出让工作,出让用地159.02亩。组织杭州路40号片区、望州路北三里原兴宁区纸合厂周边片区等一批旧改项目征集前期熟化投资人,落实资金启动房屋征拆工作。积极开展融资、申请专项债券等为棚户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持续资金保障。大力推进南宁市狮山公园体育公园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