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办成更多合作性事项。协同推进示范区“一厅三片”建设。推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项目落地揭牌。加快跨区域医联体、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示范区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互通等项目建设。实现示范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集成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快推进浦港路东延接青浦、南延接嘉善等跨省通道项目建设,扩大跨省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更高质量融入和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支持配合打通市域内断头路。努力承接好上海溢出效应,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联动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打造跨区域政法协同2.0版。

  (二)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全力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智能化、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出台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能级创新集群演变,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汇聚整合创新资源。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行动,深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100家,新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10家、瞪羚企业30家。高水平推进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设,加快上海交大长三角研究院、华师大长三角研究院引进落地。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高水平建设运营长三角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扩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引进、建设独立研发机构8家,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80个。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个。实施新一轮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50个。分层分类建设人才公寓7000套,建成示范公寓项目5个。

  强化数字全面赋能。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印染、织造、铸造、电梯等细分领域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项,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培育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服务商5家,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200个,新增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和工厂30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50家。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推动亨通、盛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市场化运作,力争服务企业超25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超16%。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完善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赋能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攀高、补短、育新”三大工程,加快打造以高性能纤维、先进功能材料等为核心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苏州制造”品牌登峰企业2家。新增上市公司4家。推动东方丝绸市场向未来时尚城转型。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综合保税区建设,实际使用外资5.8亿美元。科学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大力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完成屋顶光伏建设150兆瓦。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美呈现江南水乡风貌

  聚焦“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加快打造富有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城乡融合新标杆,全面展现“新鱼米之乡”“新江南空间”的现代风貌。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一减双升三优”行动,彻底解决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问题。出台并实施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攻坚行动计划,全面淘汰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工业企业,推动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提升至15万元以上,不断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深化“三治”“三优三保”等工作,完成治违拆旧超1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000亩。推进水系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开展生态美丽河湖建设,打造湖区经济新亮点。

  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更新、产业新兴,高水平推进盛家厍、云梨路总部经济带、盛泽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国赵路片区等更新项目。高标准建设东太湖CBD总部经济区、花港湾等重点区域,开工建设太湖新城滨水核心区地下空间,争取苏州湾隧道尽快启动,新增苏州湾滨水慢行步道9.5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4个,完成架空线整治36公里。完成太湖新城北片区4.54公里综合管廊建设,启动南片区6.31公里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绿化工作,启动外苏州河、环长漾御水长堤景观绿化工程,实施吴江大道、太湖新城环湖路、开发区运东大道等道路绿化工程。新建“口袋公园”35个,试点建设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把建成区打造成开放的“客厅”、休闲的“后院”、共享的“花园”。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成8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推进东环南延、江陵路、苏同黎等城市路网快速化改造,凯旋生活广场全面竣工。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推动“地铁+公交”无缝对接。用“绣花功夫”和数字化技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争创省双拥模范城。

  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超12%,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900万元。加强农业产业园建设,园区建成面积占比达75%,入园企业超120家。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完成农产品电商销售超10亿元,星级数字乡村占比超50%。推动“三高一美”提档升级,稳住“米袋子”“菜篮子”,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1亿斤以上。推进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元荡美丽乡村群特色精品示范区建设,实施环长漾道路贯通工程,建成特色康居乡村85个、特色精品乡村3个、特色宜居乡村160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以“五美三优”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建设年代分类推进农房改建改善,对有安全隐患的优先及时改造。新建219座、改建131座农村公厕。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022-05-02/257.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